国产首艘大型邮轮试航,美国却称是伪装,实则是军用两栖攻击舰?
作为填补了中国造船业一项空白的重要产品,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在进行紧张的试航工作,这也是这艘排水量超13万吨的大型船只首次出海。然而,就是这样一艘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建成的民用船只,却被美国人无端扣了帽子。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以“中国的新邮轮是被忽视的两栖攻击挑战”为题,对“爱达·魔都”号的用途进行了猜测性分析,认为该船具备军事用途潜力,可在短时间内改装为能起降舰载机并搭载登陆部队的两栖类作战舰艇,进而对西方带来所谓的“安全威胁”。不得不说,为了“全方位地抹黑中国”,这些西方重量级媒体可谓是张口就来,角度更是无比刁钻,简直是滑稽至极。
我们知道,“爱达·魔都”号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大型邮轮的建造难度颇为巨大。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在世界造船业领域,航空母舰、LNG液化天然气船和大型邮轮,被视为“造船业的三颗‘皇冠明珠’”。放眼全球,能自行建造1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邮轮的国家只有5个,即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芬兰。
大型邮轮的建造工作之所以极其困难,是因对乘坐舒适度的要求很高。这就决定了此类船只的减震、降噪、减小横摇和纵摇幅度等性能要相当优越,且内部装潢和结构设计水平也要非常不凡。国内造船业能在这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可谓是十分不易,值得我们感到自豪。
至于美国媒体对“爱达·魔都”号具备所谓的“两栖类军事用途”,那就纯属“没事找事”了。从严格角度来说,很多现代民用船只都可在战时为军事需求服务,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以美国自己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爆发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方就动员、征用和租用了多艘大型民用船只,以执行运送人员、运送装备、海上补给和海上医疗救护等任务,航行次数达259艘次,占美军所有参战后勤类船只航行总艘次的56%。
不仅如此,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诸多参战国都征用过大量民用船只,并为它们安装火炮、雷达、深水炸弹发射器乃至是飞机弹射器,以执行海上巡逻、护航、反潜和侦察等任务。这种做法基本可视作是世界通用,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如此想来,暂且不论“爱达·魔都”号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是否真正考虑过满足潜在的军事用途,起码从对自家民用船只的使用上来说,美国就没有资格在这方面说三道四。这种在美国再常见不过的“民船军用”,怎么到中国这里就成了“对西方的安全威胁”了呢?
事实上,美国人的小心思并不难猜,其担忧的是中国国产大型邮轮对相关市场带来冲击。作为一种科技附加值极高的船只,大型邮轮的采购和使用成本同样很高,这决定了其在民间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消费门槛。在以往只有4个西方国家具备建造大型邮轮能力的情况下,民间消费能力较高的西方国家牢牢占据着对相关市场的定价权。
而今,随着“爱达·魔都”号的出现,西方垄断这一市场定价权的地位被打破,中国从仅有议价权变为了开始手握定价权。不仅如此,考虑到中国极其旺盛的造船业产能,如果我们能批量建造多艘此类船只并实现成本稀释,那国内大型邮轮消费市场的门槛也将逐步降低,说白了就是船票价格会更加便宜。这不仅可供更多的国内消费者享受,还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消费者,等于是在与西方国家展开竞争。所以说,美国自然不愿看到这种现象,故才不遗余力地向中国国产大型邮轮泼脏水。
只不过,这些美国媒体再怎么“上蹿下跳”,也无法改变“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可自行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这一现实,更无法阻止我们进军相关市场的大趋势,就当它们是在制造“无用的噪音”吧。
2、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蓝山资讯网 »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试航,美国却称是伪装,实则是军用两栖攻击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