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核心:美国运往日本的第三颗核弹,为何杀死一群美国科学家?

(图1)
其实除了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枚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外,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际上还准备了第三枚。
这枚“多余”的核弹名叫"瘦子",其核心部分是一枚形状粗糙、大小犹如板球的钚金属球,重量达到6.2公斤。
不过这枚核弹最终非但没能在日本爆炸,反而带走了一群美国科学家去见上帝,这又是怎么回事?
(图2)
话说在日本投降之后,那些计划中参战的原子弹便只剩下了威慑和研究的价值。
当时,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就是在这枚"瘦子"上做实验,这颗钚金属球虽然外表粗糙无光泽,但对于渴望突破的科学家们来说,它却是最宝贵的材料。
钚是一种高度放射性的矿物,天然界中的储量极其稀有,为了制造"瘦子"这枚核武器,科学家们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动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在废矿中一点点提炼出钚来。
而这枚钚球的重量高达6.2公斤,足以说明其制造之不易。
对于核物理学家来说,这枚钚球内藏着无限奥秘,吸引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他们最关心的是这枚球内部钚的"临界质量"。
(图3)
所谓"临界质量"指的是足以引发连锁反应、自持裂变的钚的最小质量。
只要钚金属球内的钚量超过这个"临界质量",原子核裂变就会源源不断地发生,产生剧烈的热能和射线,最终引发核爆炸。
因此,钚金属球中钚的实际含量显然是个重中之重,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瘦子"弹药的杀伤力,科学家们必须精确测算出钚的"临界质量"值,以此来量化投放的钚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
虽然之后"瘦子"弹被命运无情地拆解了,但作为它的内核的那枚"恶魔核心"却成为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研究对象。
(图4)
他们相信,只要搞清楚这枚球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连锁反应,就能最大程度利用其威力,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为未来可能对付更强大的敌人而储备力量。
1945年8月16日,科学家们原本正准备将"瘦子"弹药的组装工作全面完成,首次向外界展示其可怕的力量。
按原计划,8月19日,它就将作为最后的压舱石被投放到日本小仓市,但就在这注定不平凡的8月,一场戏剧性的转机发生了。
8月15日,日本打了向盟军投降的最后一枪,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就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了尘埃落定的终局。
(图5)
"瘦子"因此失去了最后的出场机会,但是这也让许多人的生命免于毁灭性的威胁。
毕竟按照已有的部署,它原定于8月19日被投放在小仓市,释放出无与伦比的毁坏性能量,继因广岛和长崎的悲剧之后,再次带来无辜平民的大规模伤亡。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当局的一纸投降书从根本上改变了"瘦子"的命运,阻止了这枚原子弹最后一次施展杀伤力。
但同时,也让一群美国科学家失去了展示自己智慧成果的机会。
(图6)
"瘦子"原子弹曾有另外一个名字——"鲁弗斯"。
在那场残酷战争尚未结束的时候,人们一度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最后的力量,有利于尽早结束战争,减少更多无谓的伤亡,因此给它取了这个如此人性化的名字,彷佛是在亲昵地称呼一位老朋友那样。
然而伴随着之后两次惨剧接连发生,使得"鲁弗斯"这个名字彻底失去了它原有的正面意义。
人们再也无法用它来称呼那枚钚球内核,只能改换了另一个凶险的代号:"恶魔核心"。
(图7)
1945年8月21日,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24岁的物理学家哈里·达格利安在晚上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工作时,发生了第一起意外。
达格利安当时在钚球周围放置了一些碳化钨砖块,试图控制反射钚球中子射线,以逐步测量钚球接近"临界质量"的情况。
可惜在最后放置一块钨砖时,哈里手滑,使得钨砖直接落到了钚球上,这一小小的疏忽却引发了猛烈的蓝光和热浪,致命的辐射瞬间喷涌而出。
哈里迅速将钨砖拿开,但为时已晚,他的右手遭到了大量照射,虽然紧急送院,25天后仍不幸去世。
(图8)
更加可悲的是,值班时正巧坐在离哈里不远处3.5米的保安,也因为辐射而患上了白血病,多年后亦因此离世,要知道他当时甚至都不清楚哈里在做什么实验。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短短9个月后,另一起更为惨重的意外接踵而至。
1946年5月21日,为了降低核实验的危险,科学家路易斯·斯洛廷用金属半圆罩将"恶魔核心"包裹起来,并用一把普通的螺丝刀撬动罩门,控制金属罩的距离,观察核心接近临界的情况。
斯洛廷是个"大师"级的资深科学家,只是那天或许运气不佳,在演示过程中,他的螺丝刀不慎滑落,金属罩全蹲在了钚球上,片刻间致命的蓝色熔火升腾而起!
(图9)
斯洛廷当即大叫,他立即察觉到这次意外已经让自己半只脚踏进了地狱。
距离最近的他承受了全部辐射,与场内其他8位在场人员相比,他实在太不走运,虽然很快送医,但不到9天,斯洛廷就因辐射而死亡。
斯洛廷身旁一位名叫格雷夫斯的同事也被辐射波及,虽然没有致命但也影响了他的视力和神经系统,55岁时死于心脏病。
"恶魔核心"的恶意显然不只害死了斯洛廷一个人,场内还有两名科学家分别因白血病和心梗逝世,可能也与辐射暴露有关。
(图10)
你会发现,这两起悲剧居然均出于手滑失误并发生在同一个日期的不同年份——5月21日,星期二。
因此当时很多人开始怀疑这个钚核心"鲁弗斯"是不是蕴藏了某种不祥的魔力,触碰它就会遭到严重报应。
于是人们再也不敢称它为"鲁弗斯",统称它为"恶魔核心",以此命名隐喻它内在的邪恶能量。
(图11)
令人费解的是,尽管两起重大事故已经造成了如此惨重的人员伤亡,科学家们却没有从中汲取教训,此后依然打算继续做"恶魔核心"相关实验。
2012年,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还对《洛杉矶时报》坦承:如果哈里·达格利安和路易斯·斯洛廷这两位科学家活着,他们绝对会继续用这枚金属球做实验,试图探究它的秘密。
这足以说明当时美国在核研究方面存在多么严重的安全缺陷和理性缺失。
全世界都应当从这两起令人悲痛的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对核研究的安全问题给予最高程度的重视。
(图12)
再合适不过的是,这次意外促使当时负责这一切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事后进行了长期的反思和调整,促进了制定更加谨慎的安全规程,逐步树立起应有的核安全观。
比如他们取消了夜间做核实验的规矩,要求必须至少两名科学家同时在场,推广应用了更安全的实验方法等等。
尽管这进程还算缓慢,但好歹迈出了第一步。
后来虽然"恶魔核心"被熔化重新利用,但它的名字和故事被永远纪录下来,作为一个有利于警醒后人的教训,提醒所有人在发展科技力量的同时,必须给予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有序开展,才能最大化地避免意外伤害。
(图13)
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说过:"我们拥有了神来管理原子核的力量,但只有魔鬼的头脑来管理它。"字字惊心。
只有我们人类学会理性、理有常安地驾驭这股力量,它才能真正被用于造福人类,而不是伤残我们自己。
1947年,著名科学家罗伯特·詹金斯在委托给他和同事做一个类似"临界实验"时回绝说:"我们受够了,我们不会做这种实验;如果你坚持要做,请尽快开始,因为我们很快就会连根别针也不能从地上捡起来。"
(图14)
这就是当时的美国科学家面临的惨淡选择,他们已经彻底厌倦了逞一时科学之勇,以命相搏的越矩行为。
人类正处于原子时代无疑是科学进步的结果,但就像每一把利剑都需要注意锋芒。
无论是为了目前还是将来,我们都必须极度重视探索新科技时的安全考虑,用良性态度驾驭它们,发挥它们的正面作用,这才是负责任的方式。
(图15)
"恶魔核心"的前生今世,是一个令人不安、暗自警醒的奇特故事。
但我们很高兴"恶魔核心"的妖术只施展了一段时间便终止了,没有继续为非作歹,更深层次伤害人们的生命安全,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庆幸的结果。
二战结束之后,核武器虽然成为了最后和平的保证,但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呼吁限制和控制它的使用。
所以后来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国际核裁军制度,促进了人类共同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期待科技的进步能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威胁或者毁灭生命。
只有理性看待科技,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它,它才会真正造福人类,而不会再演化为下一枚"恶魔核心"。
(图16)


1、本站目前拥有近 1000+ 精品资源,免费查看。
2、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蓝山资讯网 » 恶魔核心:美国运往日本的第三颗核弹,为何杀死一群美国科学家?

发表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