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战里,美国用了哪些手段?为何说房地产是关键?

开篇:

金融战,超限战的一种,似乎距离我们非常远,然而在这百年变局之中,我们已经被动地置身于各类超限战之中,金融战自然也不可能避免。

那么在美国发动的金融战里,它曾经用过哪些手段,这些手段又反应在哪些方面,如今对我们又用了些什么手段呢?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扼要地聊一聊这个话题吧。

金融的本质:

金融,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也是在过往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被包装得最为高大上的领域之一。但不管如何包装,其本质是不变的。金融并不产生财富,它是对财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腾挪和再分配。

也正因为它是一种腾挪,特别是当它涉及到未来财富的腾挪时,市场的预期就成了其命门,当所有人都认为某一种金融化的物品可以赚钱时,它的价格就一定会被市场的预期抬高,这里面毫无理性可言,当初荷兰的郁金香就是最好的例子,反之亦然。

而正因为它也会在空间上做出腾挪,因此它必然需要一个广阔的、没有隔阂的全球市场,这样才能方便资本流动。而资本的流动,才能在空间上完成腾挪后实现财富的再分配,俗称收割。于是乎,全球化中,金融蓬勃发展,并以各种危机,完成财富的收割。

所以要打金融战,那么如何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腾挪,就成了关键。特别是如何借助全球化之后,各国经济的紧密关联来做文章,就是重中之重。

在这方面,不可否认,美国确实经验老到,是一个危险的敌人。加之它长久以来的霸权,让它坐拥大量的金融工具和资源,对全球金融系统有着绝对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统治权,更是让那些与它做对的国家吃足了金融战的苦头。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一点,我们先从一个发生在 2018 年的故事来切入吧。

美国对伊朗的金融战效果显著:

2018 年5 月 8 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份总统备忘录,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定,并重启对伊朗的制裁。这对 2015 年才好不容易通过核协定解除制裁,重新回到全球经济体系的伊朗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倒不是伊朗离了它美国就没法活,而是当时美国对于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实在是过于巨大,而伊朗确实还没做好独立发展的准备。

我们都知道,伊朗是一个石油大国,它的原油储量占到全球的 10%,国家收入中石油占比很高,有 40%的财政支出是通过原油交易来支撑的。可以说,石油贸易是伊朗的命脉,国内收入和外汇来源都在这条石油线上,因此只要这条线不出问题,那么伊朗的经济就还能稳定,经济稳定,自然社会也就稳定,那么这个国家也就还可以继续发展。

所以从这个脉络来看,只要把伊朗的石油贸易给破坏掉,就可以随意炮制它了。对此,美国之后的行动可以说是极具针对性的。

在当时,世界石油交易基本都通过美元来进行。除此之外,世界石油贸易如果要用美元来结算,那么就必须通过处在华尔街的货币中心银行(Money Centre Bank)来进行。这一家银行也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那种银行,它并不对公众提供服务,它只服务政府、机构和其它银行。除了货币中心银行,还有另一家银行也做这样的结算,那家银行叫做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也就是说,石油的美元结算,对美国来说是透明的。美元是美国的货币,石油的美元的结算全在它美国的银行进行,因此美国对伊朗进行金融战的第一步,就是在 2018 年上半年通过行政命令,要求货币中心银行和纽约联储银行对于伊朗所进行的交易结算,全都要拒绝。

如果它们不听话,那么美国就会禁止这些银行在美国开展业务。想来华尔街的任何一家银行都不敢丢掉美国的业务,毕竟是它们的命脉所在,于是这两家银行自然就乖乖听话。

结算交易一被暂停,伊朗的原油出口立刻下降 80%,伊朗的外汇来源和主要收入直接被废掉了。但这样做是不够的,因为伊朗可以通过其它国际贸易渠道来进行对外贸易。

于是到了 2018 年 11 月,美国对伊朗展开了第二轮金融战。

美国财政部公开警告 SWIFT,不能再向伊朗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不然的话连 SWIFT 也一并收拾了。在那时候,全球有超过 1 万家不同国家的银行接入 SWIFT 系统,虽然它只是一个电报系统,并不涉及结算,但只要把伊朗踢出这个系统,那么伊朗等于是被踢出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贸易体系。

这对伊朗的冲击是巨大的。

由于伊朗被踢出国际贸易体系,那么它的经济基本上就跟美元无缘了,而当时几乎所有国际贸易和国际业务都离不开美元,这就意味着伊朗经济构成中很多部分要断粮了。那么为了自保,这些经济体必然要寻找美元,而为了找美元,它们一定会有诸多不同的举动。

比如外资一定会撤离伊朗,因为留在这里不说赚钱了,能不亏钱都要阿弥陀佛了。又比如伊朗国内的有钱人,也一定会带着大量资金外逃,这种现象在全球化的当下,实在不需要我们过多解释了。还比如暂时离不开的企业和民众,很可能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大量抢购外汇来避险。

这些举措立刻就带来两个后果,一个就是资本大量外逃,另一个就是在没有外汇管制的情况下,该国的外汇很快就会被民间大量抢购,造成自身的外汇短缺。

这两个后果带来的就是伊朗的市场信心崩塌,对未来的预期一定是看空。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市场的预期决定了涨跌,当市场对伊朗经济的预期变得非常悲观时,自然也不可能对它的货币还保持信心。

于是伊朗的货币里亚尔由于市场信心的缺失,以及大家都在拼命抢购美元,开始出现大幅贬值。大幅贬值的货币就给伊朗国内带去了严重的通胀,通胀带来的就是物价飙升,物价的飙升直接打掉了伊朗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叠加当时大量回撤的外资和外逃的本国资本,导致大量企业裁员、倒闭,最终表达为大量的失业。失去了就业岗位的伊朗民众忍受着高企的通胀和越来越不值钱的里亚尔,生活日益困顿,最终就必然表达为民众对伊朗政府的强烈不满。

此时美国如果在伊朗内部有着足够强力的所谓“盟友”,那么伊朗爆发各种混乱,乃至于从街头政治上升到诸如阿拉伯之春这样的事情,也不足为奇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很容易就看出,美国借助全球化之后各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深度的黏连,以及自己美元的霸权地位,先是掐住伊朗的经济命脉,倒逼伊朗的资本大量外流,这里就是在利用金融在空间上腾挪的特性,让原本在伊朗内部的资本流动到了别的地方,进而引发民生层面的问题,使得民众生活艰难后开始反对本国政府,为美国的其它手段——比如舆论战,做好社会基础,最终达到金融战的效果,即收割了伊朗的财富,又对伊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根据数据来看,这次金融战使得伊朗的 GDP从 2017 年,也就是金融战之前的 5%年增速,掉到了 2018 年的 -4.9%,在金融战之后的 2019 年依旧保持了负增长,为 -2.7%。

所以到这里我们应该也就不难理解,经历过这一次金融战的伊朗,为何会在2021 年 3 月在德黑兰与我们签署 25 年全面合作协议了。

对伊朗这种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国家,美国只用了一些简单的手段就能达到目的。那么对待一个从购买力评价来看已经超越自己的经济体,美国会怎么做呢?

美对华金融战的简略讲解:

这方面我们只能非常简略地聊一聊,算是引子,以后环境合适了,我们再更深入地聊。

众所周知,中国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之一。这不是玩笑话,它确实由于历史的演进,已经将大量的产业和岗位囊括其中,已经实质性被做成了支柱性产业之一,一些人靠着它大鱼大肉,更多的人则靠着它生存。

同时,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房子作为一个商品,它除了与人本身的生存权息息相关,更多的,是由于商品的属性而可以金融化。这也是当前中国房地产不可忽视的一种历史结果,或者叫历史教训。

既然它是一种金融化的物品,还记得最开头说的金融的本质么?它既然可以被预期推到一个非理性的位置,那么同样的,如果有人有能力制造一个非理性的预期,让市场预期从极端看多变成极端看空,那么其带来的连锁反应,就可以参考里亚尔疯狂贬值之后的伊朗了。

那么要如何制造这样的预期呢?非常简略地说,主要是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面其实是美联储的利率大棒,其针对的一是资本回流,二是人民币汇率。第二个方面则是舆论的配合与加持。

美国的暴力加息持续至今,它难受,全球也难受。但客观地说,美联储加息的虹吸效应确实是强的,大量的资本开始回流美国,甚至很多本土资本也外逃去了美国。

加息效果目前从数值来看也是显著的,美国的通胀已经回落到 3.7%的位置,尽管我们此前视频就说过,回落到 2%的位置难度极高,但如今美国银行雷声阵阵,市场对高利率的反应越来越大,地产方面的影响日益显现,很显然不合适再继续加息,但美国似乎不打算停止。

也正因为这样的暴力加息,全球资本都往美国涌,人民币汇率在加息后于 2022 年开始触达 7.3 左右的位置,随后在今年年初回升,但又一步步下探,更是屡创新低,眼看着就要突破 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低位了。

人民币汇率处在这个位置,对外向经济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时,由于它贬值而带来的现实影响也会成为美国发动金融战的抓手之一。

这方面就要从 2010 年时,中资开始发行海外债,特别是美元债说起了。

当时美国刚刚由于我们帮其兜底,脱离 08 金融危机,利率非常低。同时那时候的主流是全球化,讲究的就是一个资本自由流动,因此急于拥抱世界经济的中资企业自然要顺应潮流,也开始发行海外债。

到 2017 年时,中资美元债规模达到峰值。相信经历过 2015、16 两年市场的朋友对此应该有印象,那时候的地产公司对于海外扩张和投资可是异常积极的。

有过这么一个过程,房企以某种程度来说还算低的成本发行了大量的美元债,18 年有所回落,但 19 年很快就又继续抬升,到 20 年时达到峰值,当年一年内发行了2268亿美元,到 21 年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回落,去到1835亿美元,22 年1 月到 11 月间,这个规模是1030亿美元,在逐步下降。

其实倒不是这些企业不想发美元债了,而是一方面发不了了,因为整体市场也就那个样子了,开始偿还过去历史的代价了,另一方面则是违约预期越来越高,市场好像有了共识,大家都不买了。

要知道,那时候的房企为了能发海外债,疯狂到什么程度呢?看看这张图。

(图1)


21 年的时候,它们已经敢用超过 10%的票面利率来发美元债了,这是何等的癫狂。

且不说利率的问题吧,单单说汇率的事情。

当这样规模的美元债抓在手上时,人民币出现了 22 年美国加息之后的汇率变动时,会变成什么局面呢?

曾经汇率 6.5 的时候发行 10 亿美元的债,成本是 65 亿人民币,可如今汇率变成 7.3 了,还债的成本变成 73 亿,直接多了 8 亿。

如今地产整体相关外债在 2500 亿美元左右,如果按照以前的汇率算,成本是 4775 亿人民币,而现在要还债,是 5500 亿人民币,这多出来的 800 亿成本也就成了如今各种地产暴雷的重要导火索。

到这里,我们就能看到美国这次金融战是如何利用时间与空间的了。

先用低利率的美元债来吸引房企海外发债来获得资金。此举在不发动金融战时还可以称为双赢的商业模式,可一旦进入金融战,那就是暴雷的引线,属于是把时间这个维度玩明白了。

这一点不得不说美国对我们的情况摸得很透,知道我们地产曾经都是在玩左脚踩右脚上天的把戏,也深刻理解土地财政的方方面面,才可能设计出这样一个引线来。

而当房企的债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正好也由于各种因素自己需要加息了,那么就直接通过加息拉爆债务。这属于是把空间这个维度给玩明白了。

客观来说,美国加息有针对我们的原因,但并不是全部原因,美国的加息是一次非常综合的金融战手段,不能单单认为这是美国针对我们的阴谋,它是阴谋,但并不完全为了针对我们。

房企,或者说房地产行业,是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房子不单单是一个商品,它承载了太多东西。

加之此前激进城市化的发展,我们自身确实经过几十年后留下了大量的沉疴,人民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当这个行业由于上述的过程而暴雷时,对社会面的冲击是异常巨大的,特别是对市场预期的冲击是难以估量的。

这是美联储加息的大棒,而另一个方面,就是舆论上的配合了。

这方面我相信大家应该有很深的体会了。我们自己的舆论对待房地产是个什么态度,对房企暴雷是个什么说法,我想大家已经看过太多,就不赘述了。

这样的舆论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只能说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吧,因此我们对此从不反对。但这其中,我想,是少不了美国借助现实问题来进行夸大炒作,助推舆论去影响市场预期的。

另一方面,就是金融市场的舆论了。

比如摩根士丹利就在人民币贬值的时候非常配合地跳出来下调中国股票的评级,并建议投资者赶紧获利了结退出市场。高盛也三番五次跟着一起跳出来,对中国的房地产和经济表示担忧,哪怕有时候它出的报告非常有损它的专业性,但也不能阻止它唱空中国,并明确指出全球的对冲基金应该积极抛售中国股票。

这两方面配合起来,加息拉爆房企美元债,叠加经济下行和在政策调控中必然出现的压力,制造出房地产方面的现实问题,然后舆论基于这些现实问题大加炒作,搞得人心惶惶,专业机构再跳出来针对金融市场也大声唱空,合在一起,就很容易影响人民的心智,进而形成市场向下的预期,达到美国金融战的目的了。

客观来说,美国在金融战中使用的手段是非常老到的,它并不凭空去制造问题,而是基于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甚至是严重问题来做各种手脚和文章。一顿操作下来,处处都抓得很准。

但这样的金融战能达到让我们经济出大问题,社会面出现巨大动荡,最终达到美国来吸我们血的目的么?

我还是那句话,美国的名字已经有个美字了,就不要想得那么美了。

不否认,美国各种超限战带来的破坏是有的,但在我们的经济体量和如今的战略转向面前,能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会有效果,但并不致命。

更何况,我们的体制向来可以利用看得见的手解决各种问题,这可以说是世界独一份的能力了,应对当下的问题不说游刃有余吧,起码还是有不小空间的。

至于这里面的细节,限于篇幅和我们的身份,就不再展开了。我们还是那个建议,在这几年里,大家尽量持币观望,不要加杠杠,用生存逻辑去应对这个百年变局带来的动荡即可。


1、本站目前拥有近 1000+ 精品资源,免费查看。
2、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蓝山资讯网 » 中美金融战里,美国用了哪些手段?为何说房地产是关键?

发表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