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如何一步步吞噬生命,我们该如何自救?
2003年4月1日傍晚,香港知名艺人张国荣在中环文华东方酒店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仅46岁的生命。他的离去,让很多人第一次对抑郁症有了概念。
“抑郁症”你了解多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许多人简单地将情绪压抑、心情不好等同于抑郁症患者,甚至对他们加以批评,指责他们矫情、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对于那些饱受抑郁症折磨的患者来说,他们所经历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并非仅仅通过他人的陪伴和开导就能好转。这种痛苦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自我控制范围,不是简单的劝导就能让他们如释重负的。就像无法通过鼓励一个雄性激素分泌极低的男性使其立刻恢复雄风一样,我们不能轻易地对抑郁症患者妄加评判,因为我们根本无法体会他们在黑暗中挣扎的绝望。
梵高的绝望,艺术天才的悲歌
除了张国荣,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人深受抑郁症的困扰,梵高便是其中之一。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其画作如今价值连城,动辄就能拍出千万美元的高价,然而在他生前,却仅仅卖出过一幅画——在自杀前四个月以400法郎成交的《红葡萄园》。梵高一生坎坷,命运对他充满了恶意,各种不幸的遭遇让他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折磨。经推测,他患有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也就是躁郁症,这种疾病让他在抑郁和狂躁两种极端情绪之间来回切换。
1888年,在弟弟提奥的鼓动下,高更决定与梵高同住一段时间。那时的梵高正处于创作的高峰期,然而,一次与高更关于艺术创作问题的争论,却让他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高更高傲的训斥让梵高深受打击,二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这对于本就精神脆弱的梵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据说,在一次躁狂症严重发作时,高更将一只玻璃杯扔向梵高的脑袋,混乱中,梵高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甚至还为此创作了一幅画。也有说法称,这一事件与一名妓女有关。
此后,梵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病房里,他时而狂躁,时而低迷,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停止过创作,著名的《星月夜》便是在那里完成的。1890年7月27日,梵高借口打乌鸦,借了一把手枪,在田边靠在一棵树上,将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胸膛。7月29日凌晨,37岁的梵高在提奥的怀中停止了呼吸,临终前留下了“苦难永存”的遗言。
产后抑郁,被忽视的新妈妈困境
产后抑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每一位新手妈妈或即将成为妈妈的女性来说,这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难关。从怀胎十月到经历分娩的剧痛,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她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产后不可控的负面情绪一旦爆发,却常常会被身边的人误解。
身份的巨大转变让许多新手妈妈感到手足无措,孩子的哭闹声常常会引发她们内心的焦虑和无助。此时,如果遇上不理解的家人,不仅得不到关心和安慰,反而会被埋怨、指责。孩子出生后,家人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了孩子身上,很少有人关心妈妈是否疲惫、伤口是否疼痛。
一些无心的言语,如“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能干”“奶水又多,生的孩子又胖”等,都会给状态不佳的新手妈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她们陷入内疚、委屈和自卑的情绪之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否肩负起母亲的重任,从而产生育儿焦虑。再加上体内激素的断崖式变化,她们的负面情绪会越来越严重,就像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漩涡,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这绝不是矫情,而是产后抑郁的典型征兆。
据统计,每10个产妇中就有1个会患上产后抑郁,一半以上的人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绪。典型的产后抑郁通常在生产后6周内发生,一般能在3到6个月内自行恢复,但严重的情况可持续1到两年。
深入剖析,探寻抑郁的复杂成因
抑郁症的致病原因极其复杂,至今仍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
内源性抑郁本质上是由内在因素引起的,可能是人体组织内的生物性错乱,如某种毒素的化学物质、激素因子的变化或代谢紊乱等。张国荣所患的抑郁症就属于这一类型,也有说法称与他的胃病导致的大脑分泌紊乱有关。
外源性抑郁(反应性抑郁)则由外在因素诱发,如生活中的压力、丧亲之痛、经济困难、失业等。此外,抑郁还与很多非精神疾病密切相关,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是生理性紊乱的一种表象,由器质性疾病或有毒介质引起。美国精神病学会甚至将抑郁归属于躯体形式障碍。研究表明,内分泌紊乱也与抑郁高度相关,例如,患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人中,有15%的人出现了抑郁相关症状。
单向抑郁和双向抑郁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疾病。单向抑郁仅有抑郁发作,主要表现为持久性心情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部分患者会有自杀、自残行为,或伴有幻觉、幻听、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双向抑郁则既有抑郁发作,也有躁狂发作,也被称为躁郁症。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编辑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双向抑郁症又可分为1型双向障碍、2型双向障碍、环性心境障碍以及原因不明的双向障碍。其中,1型以躁狂发作为主导,2型则以严重抑郁发作为主导。
分层解析,认识抑郁的严重程度
抑郁症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严重程度。
轻度抑郁患者有时会表现出抑郁忧伤,白天情绪波动较大,外界刺激能部分或完全缓解烦躁不安感。他们偶尔会产生轻微的自我怀疑,对快乐的感知变得迟钝,吃饭时不再有以往的滋味和快感,部分人会出现睡眠紊乱,约31%的人有自杀观念。
中度患者的烦躁情绪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自我厌恶感强烈,看不到事情好的一面,容易哭泣,对未来没有期待,自杀观念表现得更为直接、频繁,甚至可能有冲动或预谋的自杀行为。他们对食物几乎没有欲望,睡眠质量差,性欲明显减退。严重抑郁患者通常感到绝望、悲惨,焦虑不安,自我厌恶感达到憎恨自己的地步,认为自己不配活着,眼泪流干,看到的未来充满黑暗与绝望,无法正常进食,体重明显下降,入睡后频繁醒来或整晚无法入睡,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幻觉和妄想,自杀的倾向和实践是他们最危险的症状。
严重抑郁的患者通常感到绝望或悲惨。焦虑不安的患者经常声称他们忧心重重。患者的自我厌恶感会达到完全憎恨自己的地步,会产生我不配活着的想法。那些在抑郁早期容易被感动的流泪的患者会发现自己即使想要再哭泣却无法再哭泣,他们的眼泪已经流干了,这叫干性抑郁。
他们看到的未来充满黑暗与绝望,并声称永远都摆脱不了困扰,任何事情都不会变好。患者必须强迫他们自己吃饭,否则根本没法近视,体重会明显下降。患者入睡后会频繁醒来,并且无法再睡。有些患者晚上根本不睡觉,并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严重的精神性抑郁的患者中还经常发生幻觉和幻想,他们甚至能够与上帝对话。
科学应对,掌握抑郁的治疗之道
一旦出现抑郁症,通常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三种方案。
心理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最为有效,它帮助患者重新审视负面思考和行为模式,尝试新的想法和做法,累积正面经验,从而摆脱负面思维,减轻精神压力,舒缓抑郁情绪。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加强脑细胞之间的血清素传送效率,干扰酶类对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作用,提高脑中化学递质的浓度,或者促进脑部产生名为BDNF的脑神经生长因子,使受损的脑部区域恢复健康。
物理疗法中的电休克疗法(ECT),通过给人脑适量电刺激,触发一系列生理反应,使脑部代谢回归平衡,从而改善或消除精神症状。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MECT(m指modify),在治疗前注入静脉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诱导患者入睡,避免了治疗过程中的痉挛,减少了骨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更加安全,可接受度更高。
抑郁症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8%的人口患有抑郁症,每年有70多万人因自杀身亡,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四大死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找到有效的压力释放方式,及时调节心情,一旦发现不对劲,应立即向专业人士求助。
站在旁人角度,对于抑郁症患者我们应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尊重,抑郁症会给患者带来情绪上的极度低落和身体上的不适等,要明白这些症状并非他们故意为之,而是疾病的表现,不要对他们说“你就是想太多了”、“振作起来就好了”之类的话,以免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尊重患者的感受和决定,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想法。当他们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时,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认可的。
希望每个人都能远离抑郁的阴霾,拥抱阳光、健康的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