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才是最大捕鱼船? 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前言
航母作为国之利器,是火力和打击能力的代名词,但其实它还有另一个作用,航母每次返航时,都会带回来数十吨的海鲜。
可面对这些宝贵的海洋资源,我们却没有将之利用起来,而是全部进行了销毁。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我们现在有钱了,看不上这几十吨的海鲜?
为什么说航母是“大国重器”?
航母作为海上的浮动机场,能够将战斗力投送到全球任何地方。
所以,航母也被视为现代海军的标志性武器装备。
但是,因为航母研发和建造费用极为高昂,也成为阻碍许多国家拥有航母的最大障碍。
以美国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为例,单单其研发费用就高达32亿美元,而整体建造费用更是高达105亿美元。
相比之下,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常规动力航母建造费用为82亿美元。
虽然稍低于美国的核动力航母,但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依然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更何况,如果一个国家要从零开始自主研发航母,那么研发费用将更为昂贵。
按照美国的经验,完全自主研制一类新的航母平台,从设计到首舰服役,研发费用最少在50亿美元以上。
航母建成服役后,其维护和运营成本也十分高昂,仅常规动力航母一年的日常维护费用,就相当于该航母建造费用的八分之一左右。
这包括舰上设备的保养维修、海上训练演习的燃油消耗、物资供应、配件更换等费用。
再加上舰载机的维修和更新,以及大量技术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的年维护费用可以高达100亿人民币。
正因如此,全球目前也只有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中国6个国家拥有和自行运营航母。
其他国家要么没有航母,要么需要向大国寻求合作,分担部分使用和维护费用。
毕竟,没有足够经济实力支撑长期运营的航母终将成为“无源之水”,丧失应有的军事价值。
可以说,拥有和使用航母已成为大国海军标志之一,正因如此,航母被称为“大国重器”,门槛之高实为有目共睹。
航母每一次出海航行的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每次出海回来之后,航母上又会带回来很多海中生物。
那么,航母每次带回来的是什么呢?
航母带回来的是什么生物?
航母在长期的海上航行中,会不可避免地带回许多海洋生物。
其中最常见、数量最多、对舰船影响最严重的,就是藤壶这一类节肢动物。
藤壶有着非常粗糙的外壳表面和极强的吸附能力,一旦附着在舰船表面就很难清除。
航母的流线型设计和长时间的海上航行,使得船底成为藤壶最理想的生存环境。
所以舰船每三年一次的定期维护时,工作人员往往需要清理掉数吨重的藤壶。
藤壶对舰船运营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它会增加舰船的阻力,使燃油消耗增加,影响操控性能。
这样一来,航行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严重时还会导致舰船出现故障甚至停摆。
据了解,美国海军每年都会花费数亿美元,聘请潜水员清洗军舰底部的藤壶。
清除藤壶有多种方法,包括高压水枪冲洗、喷砂、人工铲除等,但效果都不尽人意。
藤壶增殖速度奇快,一个月内就能从幼体长成成熟个体,每次产卵可达20000余粒。
及时仅存一两只幸存者,藤壶也能在短时间内重新繁殖出庞大的群落。
所以,藤壶对航母和军舰的大面积附着,已成为所有海军需要面对的长期难题。
那么,这些附着在航母上的“藤壶”到底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藤壶?
藤壶属于节肢动物门,是一种寄生在其他生物体或硬质表面上的海洋生物。
它们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周期,会经历游泳的浮游幼体阶段和固着的成体阶段。
藤壶幼体可以自由游泳,发育成熟后会选择一个恰当的附着点。
一旦选择了附着点,藤壶就会终生固定在那里,无法再移动。
为了确保有同类个体可供交配,藤壶选择附着点时会倾向选择已经有其他藤壶附着的地方。
藤壶可以附着在各种各样的表面,例如岩石、船体、海龟甲壳上。
它们分泌出一种特殊的胶质物质,帮助它们牢牢地黏在表面上。
成群的藤壶可以完全覆盖表面,形成厚厚的藤壶垫,而这种胶质物质的黏性极强,胜过许多工业胶水。
藤壶给人类的海洋活动带来极大的困扰,大量藤壶附着在船体表面,会增加船舶的阻力和燃料消耗。
之前,一艘万吨轮船在船底附着大量藤壶后,回国航行的时间比平时增加了半个月之久,多消耗了500吨燃料。
清除附着藤壶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有时还需要特制的高压水枪进行清洗。
除此之外,藤壶还会腐蚀船体表面和其他金属结构,它们分泌的胶质物质会改变金属表面结构,加速腐蚀过程。
不过,在中国浙江等沿海地区,藤壶也被视为一种美味的食物。
当地渔民会穿着救生衣,到岸边的礁石区域用工具敲下藤壶,然后拿回家烹饪食用。
藤壶肉质鲜美,是许多吃货的最爱,但是新鲜的藤壶因为比较难获得,价格较贵,获取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在浙江等地,人们称藤壶为“蛐”,敲击藤壶的过程叫“打蛐”,这是当地特有的食用藤壶的习俗。
不过现在由于藤壶资源减少,这种习俗已经不太流行了。
那么,既然藤壶可以作为食物,为什么国家每年还要花费那么多钱去清理藤壶呢?为什么不可以让渔民吃了呢?
为什么这些藤壶不能食用?
藤壶,别名海葵,古时候,我国沿海居民曾把藤壶视为美味佳肴,闲暇时到海边搜寻,捕获后洗净烹饪,称之为“芽菜”,虽然肉少,但也可下饭充饥。
那么,为什么每年舰船上带回来那么多的藤壶却不能食用呢?
现代大型船只和各种海上建筑的表面都涂抹有专门的防腐油漆,这种油漆含有诸如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而藤壶具有强大的附着力,能够分泌腐蚀性酸液侵蚀涂漆表面,并牢牢吸附其上。
如此一来,藤壶体内就会储存大量的有毒重金属等物质,食用后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除了身体里含有毒素之外,藤壶在选择寄生对象时非常的挑剔,它只会选择体质虚弱、行动迟缓的老年或患病动物寄生。
因为健康的生物能够利用海浪的冲击力,或通过摩擦礁石等方式将身上的藤壶移除。
因此,一旦发现某动物身上存在藤壶,就可以判断该动物可能存在体弱或患病的可能。
而食用这种动物身上的藤壶,则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
并且藤壶具有强大的自我繁殖能力,当其在动物体表获得第一个立足点后,它就能迅速进行大量繁殖,在宿主身上形成一个个“藤壶部落”,并以极快的速度生长。
这些“部落”往往会堵塞动物的头部,严重影响其生存,最终可能会直接导致宿主死亡。
食用如此庞大数量的藤壶群落,对人体的危害可想而知。
当今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藤壶已经不能再被视为安全和营养的食物来源。
其长期积累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与疾病动物的密切关系,以及可怕的自我繁殖能力,都使得食用藤壶变得极为危险。
2、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蓝山资讯网 » 航母才是最大捕鱼船? 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