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黑科技行程卡“全程追踪”,手机关机拔卡仍有用,什么原理
在过去,电影常常描绘劫匪们使用匿名电话向人质家属勒索赎金的情节,警方为了追踪劫匪位置,常常束手无策,让案件陷入僵局。然而,在如今的数字时代,这种情景已经变得不再现实。如今的疫情防控使用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已经颠覆了这种场景,无论是否匿名,手机的行程都被如实记录下来,这种技术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它是否会侵犯个人行程隐私?
![(图1) (图1)](/uploads/allimg/20230807/1-230PG00SLG.jpg)
当代人常常拥有多部手机,中国人口虽然只有14亿左右,但手机用户却超过16亿,这意味着大部分人至少拥有一部手机,甚至可能是两部或三部。由于如今手机和SIM卡都需要实名登记,将手机数据与个人信息进行匹配并不是难事。现代人的出行离不开手机,而只要手机在身边,它就会准确记录下每一个停留过的地方,无论手机开机与否,网络连接与否,这就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精髓所在。
![(图2) (图2)](/uploads/allimg/20230807/1-230PG00SIZ.jpg)
然而,短信定位需要手机开机并运行GPS,且用户需主动上报行程,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GPS定位并不可靠。这时,手机的识别码就起到了关键作用。手机即使关机,内部仍会保持一定的工作状态,手机的IMEI号码在这种情况下被识别并反馈至数据中心。行程卡的App需要获取蓝牙权限,通过蓝牙,不仅可以记录用户的行程,还可以记录附近手机的活动,包括接触时间等,实现全员无缝对接。这使得即使与患者擦肩而过,也能实时获取提醒,根据距离可能被分为红码或黄码,用户能够及时隔离和观察。
![(图3) (图3)](/uploads/allimg/20230807/1-230PG00SN00.jpg)
在防疫大计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利用行程卡的漏洞逃避防疫措施是不明智的,一旦被查实,将会面临法律
责任。正如去年7月南京老太太“借用”他人绿码引发的混乱,她最终因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追究刑事责任。防疫工作是一项全民行动,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在特殊的时期,虽然追溯每个人的行踪可能显得繁琐,但这是无奈之举,同时也是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措施。值得预见的是,在严格监管的支持下,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容易控制疫情,这也是人们能够相对“安心”的原因之一。
![(图4) (图4)](/uploads/allimg/20230807/1-230PG00SJ53.jpg)
在这个数字时代,科技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更在全球卫生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行程卡可能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它的出现标志着我们正迈向更加智能、高效的防疫管理模式。行程卡所采用的技术,如信号基站、GPS定位以及手机识别码,为我们提供了精准追踪和记录行程的手段,这种技术的应用有望在未来继续拓展,为更多领域提供支持。
![(图5) (图5)](/uploads/allimg/20230807/1-230PG00SJ02.jpg)
2、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蓝山资讯网 » 抗疫黑科技行程卡“全程追踪”,手机关机拔卡仍有用,什么原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