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后中国科幻电影产业离成熟还有多远?
上映64天的《流浪地球2》累计票房已超40亿元,《三体》剧集稳健的口碑也给了影视创作者科幻IP改编的信心,很快,孔大山执导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将在4月1日上映。衍生品销售破纪录、主创紧锣密鼓筹备续集,加上最近ChatGPT和GPT4的“强风吹拂”,一时间,科幻仿佛成为影视剧顶流类型赛道。
3月24日,蓝星球·博采幻象电影计划的“科幻电影创作与剧本视觉化论坛”上,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认为,科幻电影在中国已经具备比较良好的观众基础,而且由于中国的观影人口的基数的优势,这种效应将会进一步放大,未来中国会是全球最大的科幻电影市场。
但同时,在导演创作侧,目前国内科幻电影成片远比想象中困难。李捷表示,过往他代表阿里影业参加过不少科幻类型电影创投,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创投项目成功率并不高。
他算了一下,阿里影业参与的10到15个科幻电影创投项目中,最终进入到成片阶段的只有1到2部,其中一半停留在大纲到可拍摄剧本的完善过程中。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著名电影监制王红卫也有同样的感受。他直言,中国科幻电影向来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估计2023年能开机六百部左右电影,科幻片只有1%-2%,最多也就10多部,但是它的影响力非常大,只要有一部,成和败大家都会盯着你。”
不少青年导演通过电影节创投进入行业,他们身上也难免暴露出对科幻片认知不足、创作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
本次蓝星球·博采幻象电影计划创投大会现场,多数项目都与中国传统文化集合紧密,比如《桃花源记》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讲了一个虫洞穿越的故事,《人类意识采集计划》的故事则是一桩禅宗公案。创意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但就科幻片创作而言,概念先行,科幻内核不足。
王红卫深度参与了《流浪地球》和《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开发,同时担任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主席,他数年来的观察是——产业在向前走,但青年创作者对科幻电影的认知进步不大。
在他看来,科幻电影(science fiction)的基础是“科”(science),即新的科学和科技。但青年导演在创作中往往概念先行,找到一个故事,然后把它“改头换面”变成一个科幻故事,本末倒置。
王红卫观察到,不少导演是在“套”科幻点,“这个玩人工智能,那个玩末世”,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的科学支撑,“就随便这么一套,然后再去想一个虚构的故事”。
失去了“科”,只剩下“幻”,科幻电影项目变成了与传统故事片的竞争,类型优势全无,青年导演将自己置于与成熟故事片导演竞争的不利地位。“投资方为什么要冒险给一个新导演投资?为什么要去投一个只有科幻皮的故事?”王红卫向在场的青年导演发问。
科幻电影成片率低与其技术驱动的属性,对电影工业化高水准要求,制作成本偏高等客观因素限制有关。今年的蓝星球博采幻象电影节创投终选的10个项目中,《幻伶》《一万小时》等5个项目使用博采传媒的虚拟制片技术制作预览短片,可以提前将成片的部分内容和风格提前向导演和投资方展示。
对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的青年导演而言,这种机会意义重大。看完5部虚拟预览片,李捷表示,“对于创作者而言,成片预览可以让他们更有计划性、科学性地去拍摄一部电影,对投资方来讲,我们投入的预算和时间、精力,都是可以被有效的管理的。”
看完5部虚拟预览片,李捷考虑将虚拟预览片纳入阿里影业创投项目的投决机制和制作绿灯决策,他提出也许以后遇到合适的创投项目,投资方可以出钱帮助导演拍摄一部虚拟预览片,“拍好了,我们就给你投成片的钱”,减少投资风险。
但由于拍摄时间有限,5部预览片的实际拍摄过程中,暴露出青年导演经验不足、想法不细致的问题。创投现场,鲍德熹看完《一万小时》的虚拟预览片,直接指出了角色外形设计上的明显问题,美术和视觉上没有体现剧本优势。
作为本次创投的制作导师和奥斯卡最佳摄影奖获得者,鲍德熹批评导演思想上依赖美术、摄像,拍摄前没有做好功课,对美术、摄影、服装、动作设计没有想法,实际拍摄中则只是“执行者”,对导演身份的认知落后。
“开会的时候叽里呱啦讲半天,到了你真正执行的时候。我四个字形容你们——眼高手低!”鲍德熹批评道。
他要求年轻导演们在创作中要“事无巨细”,逼着自己做功课,将自己培养为一个全能型的导演,树立更高的行业参照对象。“如果你不是出类拔萃的人,当什么导演?当然现在猫猫狗狗都当导演了,但是你不要以猫猫狗狗为榜样,是不是?”鲍德熹提醒台下导演。
解决了技术和认知问题,科幻电影仍要回归讲故事的范畴内。鲍德熹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为例,指出这两部作品在硬核的科学设定下,前者是对亡妻的思念,后者是亲情的牵绊,情感和科幻在故事性上融合得十分充分。
国产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和女儿丫丫最终以数字生命的形式相守在一起。“科幻科幻,‘科’是重点,‘幻’是包装,核心是故事和人性。”他强调。
此外,由于类型的特殊性,科幻电影不能停留在价值观表达的舒适区,需要更进一步。王红卫解释:“科幻电影通常背景是大的世界或者日常生活经验的前提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中讨论人的行为和自处,就势必涉及对价值观的探讨,因此好的科幻电影底层一定是某种思想实验。如果导演对这方面的思考不够,或者处理不够有经验,那么电影就会显得比较肤浅,或者是陷入泥潭。”
在当下看似热闹的科幻电影市场,科与幻的权衡、技术与故事的表里,青年导演还在虚拟世界摸索创作核心的绳索。而作为投资方,仍在等待一个更成熟的市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