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暴露中国六代机?网传无尾飞行器照片:真是空军六代机吗?

日前在社交媒体上被一张飞行器的照片给刷屏了,一架流线型的无尾布局战斗机停在停机坪上,机腹巨大弹仓打开,地勤正在往内部装载导弹,远景还有一架战斗机正准备起飞,近景中一架战斗机上还挂着一枚撒布器,一个非常繁忙的机场场景,网友纷纷猜测,中国六代机现身了?

(图1)


意外暴露中国六代机?网传无尾飞行器照片是真的?

照片中的这架飞行器有几个特征,DSI进气道,大型弹仓,水泡型驾驶舱、无尾的飞翼型气动布局,有网友认为,无垂尾暴露了这架飞行器不太可能是真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轰炸机实现了无垂尾的飞翼布局,战斗机无垂尾还不可能!

垂尾是干嘛用的?为何战斗机必须要垂尾?

网友的说法是对的,到目前为止有人驾驶的现役飞行器中,确实只有B-2和B-21属于无尾飞翼布局,无人机倒是有不少,比如美军的X-47B以及中国的CH-7和GJ-11等比较有名的飞翼型无人机。

(图2)


这些飞行器都有一个特点,B-2和B-21都属于轰炸机,而X-47虽然是验证机(美国的验证机以X开头),但X-47B的功能是攻击机以及无人加油机等,中国的CH-7和GJ-11也是属于攻击机,说白了就是“无人轰炸机”,这些飞行器虽然都用来作战,但其作战方向并非空战,而是对地攻击任务。

机动性是检验战斗机的重要标准

对地攻击以及侦察打一体的无人机与轰炸机的作战任务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飞行要求不高,没有高机动性要求,反而对载弹量很敏感,因为作战任务要求就是攻击最多的目标,飞行性能么,只要满足作战任务要求即可,所以飞翼与平直翼的无人机也可以拿来做攻击机。

(图3)


但战斗机就不一样了,现代战斗机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过载,一般大都会标注+9g/-3g,应该有很多网友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正过载,即在加速度的情况下,离心力从头部施加到脚,血液被推向身体下部分。负过载,指飞行员在负加速度下飞行时(例如倒飞),血液上升到头部,颅内压力增加,会产生非常不舒服感觉。

过载9g就是9倍于自身重量,人体承受正g的能力比较高,经过训练的飞行员在10g的过载下一分钟都问题不大,但负g能力比较差,一般人只能承受-0.5g,飞行员也只能承受-1.5g,一般都不可以超过-3g,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图4)


之所以要机动性那么高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格斗作战,比如早期的机炮互相就是相互咬尾攻击,现代红外格斗弹虽然指向范围宽了,但同样要求高机动性,以便快速锁定对方发射导弹。

(图5)


另一个则是被导弹咬尾时机动躲避,一般会伴随着红外以及箔条干扰弹的投放,前者干扰红外格斗弹,后者干扰中距导弹,因为导弹的过载至少也得30g以上,战斗机机动性是拼不过导弹的,只能边剧烈机动,边投放干扰弹,希望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让导弹失的。

(图6)


垂尾:不仅与机动性有关

垂尾确实和机动性关系很大,但它最初的作用却不是用来机动的,而是为了保证航向稳定性,飞行器垂直尾翼的作用与船舵的功能非常类似,用来转弯以及保证航向稳定性,如果没有船舵,船就会左右摆动,难以保证航向稳定。

飞行器也一样,比如B-2就有这样的问题,航向稳定很难保证,不过B-2解决了这个问题,是采用电传操作系统加上两侧机翼的减速襟翼,利用传感器检测飞机的航向稳定,并以每秒数百次的频率控制,保证飞机不偏航。

(图7)


除了航向稳定外,垂尾在现代战斗机上的功能就是大迎角机动时提供偏航力矩,保证在飞机在复杂的机动中占得先机,如果没有垂尾,那么飞行器的机动性绝对是大打折扣的,所以目前现役的战斗机中无尾布局确实没有。

射流级飞控:机动性还是有保障的

其实对现代无尾翼布局的机动性要求来说,已经有替代垂尾稳定航向以及辅助提供偏航力矩的“利器”了,这就是目前各国正在大力研究的“射流级”飞控,其原理不复杂,从发动机的高压压气机引出气流,通过机翼后缘的环量激励器,以附面效应控制气流方取得与垂尾以及襟翼类似的功能。

(图8)


射流级飞控可以完全取消垂尾与飞行器襟翼,控制翼面的作动筒以及液压等机构可以大幅度减少,不仅减少成本还大大降低重量,这对于每一千克都非常重视的战斗机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大力推进的技术,并且我国在这方面技术还不弱,前阵子就有论文表明我国在无人机上测试非常成功。

所以是否是无尾飞翼布局,已经不是高机动性的判断标准了,因此网传的这架飞行器就算无垂尾也不能判定它不是六代战斗机。

暴露这架飞行器是CG的不是垂尾,而是这个关键

这架飞行器确实是CG制作的,而且还与CG界的高手@四川地产界高层-军事画匠的作品有关,不过暴露原因不是飞行器的气动布局做的不够到位,而是人体与飞机以及驾驶舱的比例相差太大。

(图9)


比如图中的人员完全站在了弹仓下,简单了理解就是这架飞行器的起落架高度已经超过1.7米,再根据人体比例和飞行器的比例,这架战斗机的长度应该已经超过25米,再加上巨大的弹仓(接近10米),看着就是一架轰炸机,却用了一个水泡型的战斗机座舱,完全不合理。

(图10)


所以就是CG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个比例问题,如果弹舱短一点,人高一点,估计就能以假乱真了,因为这架飞机的其他特征还是挺符合要求的。比如从这几个角度看这架飞行器,还是比较靠谱的。

(图11)


既然是CG照片,那么六代机应该有个怎样的气动外形?

量产五代机的目前只有中美两国,J-20、F-22和F-35,俄罗斯的SU-57确实能算上五代机,但还没量产,因此还无法被归类到量产五代机中,而据传闻在研发六代机的国家中则只剩下了中美两国,其他国家虽然也传出要搞六代机,但从实力来看,中美已经一骑绝尘了,相信未来的六代机一定是中美两国遥遥领先全球。

(图12)


六代机,速度优先还是机动性优先?

六代机的概念最早应该是美国NGAD(下一代战机)体系中的FX战斗机,后来美国海军也提出了六代F/A-XX的概念战斗机,两种战斗机要求其实都是类似的,以目前公开的信息,美国的六代机大概有如下特征:

  • 更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 超机动性能力;
  • 更全面的隐身性能;
  • 更强的信息化配备能力;

六代机的动力系统,基本已经确定为通用以及普惠公开的变循环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简单一点理解就是涡喷+涡扇的组合体,低速时用涡扇省油,高速时用通过压气级旁路超音速巡航,将两种发动机最擅长的工作包线整合到了一起,真是天才的设计。

(图13)


但有一点必须要提醒一下,变循环发动机的高速性能尽管已经有所提高,但仍然局限于涡轮发动机的极速性能,SR-71的发动机J58的极速3.35马赫已经接近天花板了,这个不是发动机的问题,而是空气的特性,压缩导致的高温膨胀已经限制了流量的进一步提升,想要再增加速度,要么采用预冷式,要么采用冲压式,直接的涡轮发动机想要更高速太难了。

美国在NGAD计划时期能选的发动机基本就是涡轮发动机系列,变循环则是涡轮发动机的天花板,但目前在发动机领域进步最快的反而不是涡轮发动机,而是新体制发动机,目前有两种发动机进展想到迅速:

  • TRRE类组合发动机;
  • 涡轮增压型旋转爆震发动机;

TRRE是一种涡喷+引射火箭+亚燃/超燃的一种组合发动机,涡喷+冲压的属于TBCC,在涡喷切换到亚燃冲压以及亚燃切换到超燃冲压时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引射火箭的存在就是让切换时动力无缝过渡,目前TRRE的进展是相当不错的。

(图14)


涡轮增压型爆震发动机比较有趣,原本爆震发动机就能自持运行并达到很高的速度,这种利用等容燃烧的发动机非常优秀,但缺点是“油门”响应比较慢,而增压型爆震发动机解决了这个问题,缺点是由于涡轮的存在,最高速度受到了限制,但由于涡轮增压型爆震发动机对增压比要求没有涡喷那么高,所以这种类型的发动机会比涡喷速度上限要更高一些。

因此到这里这六代机就开始分道扬镳了,如果使用变循环发动机,那么这种飞行器速度上除了更高一点的超音速巡航、省油与大航程外,应该还能保持一个机动性优势。如果使用涡轮增压爆震发动机,那么速度很可能会达到4马赫左右,这比变循环发动机要提高不少。

(图15)


要是使用TRRE发动机的话速度可以提至7马赫甚至更高(火箭模式速度没限制),作为大气层内的飞行器,如果要大航程的话还是在7马赫的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速度上限飞行更合适一些,这个7马赫>5马赫已经处于高超音速范围。

飞行器特征基本趋向于小展弦比的三角翼,比如最高速度为2.2马赫的J-20展弦比大约在2.3左右,3.3马赫的SR-71的展弦比只1.9,最高可达6倍音速的WZ-8的展弦比似乎小于1达到了0.9左右。

(图16)


要是一架飞行器要达到7马赫,那么它的展弦比应该和WZ-8差了不大,当然气动布局并非只有WZ-8一种可以选择,但最简洁的气动布局一定是三角翼,并且趋向于乘波体设计,因为在高超音速条件下,激波也可以作为升力的来源,所以高超的飞行器展弦比可以做得很小,这个中布局的毛病是起飞比较麻烦,要求跑道比普通飞机要长得多。

(图17)


超音速机动:一个全新的领域

一般战斗机的过载基本指的是机体在飞行器姿态改变时所能承受加速度极限,比如上文中的机动过载+9g/-3g基本指的就是在亚音速下完成的机动动作,在超音速条件下这个过载要大打折扣,比如只能达到6g或者更小。

另一个飞行器在达到极高的速度后还有另一个发射武器的问题,在超音速条件下投射武器需要解决一个非常麻烦的激波问题,这种压缩波的压强、密度、温度都有变化,武器投射后本身也会产生激波,两者干扰可能会对投放飞行器产生严重影响。

(图18)


如果是机内弹舱(高超飞行器一定会是机内弹舱),那么还要打开弹舱门,飞行器也不可能减速发射,所以这这些都是比较相当复杂的课题,据说我国在这方面进展就不错,J-20的超音速机动能力比F-22要做的更好,尽管这种飞行器不会超过2.2马赫,我国的起点明显就要更高一些。

延伸阅读:电子战能力 VS 唯快不破

目前战斗机领域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电子战能力压倒一切,代表是F-35,这架被称为肥电的战斗机最高速度只有1.6+马赫,比F-22的2.2马赫要低不少,而且机动性能力也要差一些,但F-35在面对三代机时依然具有绝对优势。

(图19)


原因也很简单,F-35的战场感知能力很强,及早发现,把威胁交给中距弹,F-35已经把弹舱改造成可以挂载6枚中距弹,这个意思基本就是拿中距弹当格斗弹来用,无论远近都是格斗弹招呼,因为中距弹的不可逃逸区范围要比格斗弹高得多,F-35这样搞是有理由的。

(图20)


F-35虽然在速度在同一个级别的范围内胜算概率很高,但在一架7马赫的高超音速战斗机面前,F-35依然没有任何招架之力,即使这架战斗机不隐身也可以用速度取胜,目前的导弹也达不到如此高的速度,所以速度党还是电子战能力党?相信各位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不妨留言探讨下。


1、本站目前拥有近 1000+ 精品资源,免费查看。
2、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蓝山资讯网 » 意外暴露中国六代机?网传无尾飞行器照片:真是空军六代机吗?

发表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