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花钱买官,还是家族背后势力,都21世纪了还有“定向中专生”?

三名“97后”干部即将被提拔的消息,像石头投进水里,立马掀起了舆论的波澜。人们疑惑,这些年轻人居然凭着“定向生”的身份在基层岗位上崭露头角,简简单单就获得了事业编制和提拔机会。普通人辛辛苦苦“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才能考上公务员,而他们却靠“专属通道”一路畅通无阻,这不免让人疑惑:21世纪的今天,怎么还有“定向中专生”这种晋升捷径?这选拔机制,难不成是“老黄历”?

万安县组织部的公示里透露了三人信息:邱玉莹,1999年生,是弹前乡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拟提名为乡镇人大副职;邱招连,1998年生,夏造镇便民服务中心职员,同样提名人大副职;还有刘冬平,1997年生,在沙坪镇便民服务中心,提名情况也一样。三个人经历虽短,但提拔幅度让人咋舌。大家不禁琢磨,这“定向生”政策,到底是怎么来的?

(图1)


翻翻“定向生”政策的老底子,这个制度可是1989年由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最初是为艰苦地区和特定行业输送人才。按照规定,定向生应该经过备案,且招收的学生需具备一定学历水准,以便适应基层需求。但这几位年轻干部的学历看似刚刚过“起跑线”,既没有高学历背景,基层经验也有限,难道基层岗位的选拔标准就这么“随意”?

其次,定向招生的比例也让人心里犯嘀咕。按常规,定向招生不能超过年度招生总数的5%。万安县在这方面是否有明文规定?是不是根据当地需求设置岗位?这些细节,在公示中可是没看到清楚答案的。此外,招生录取是否公开透明?是否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届生都有平等机会报名?这些问题可直接关系到“定向生”制度的公平性。要知道,公开透明可是公平公正的“金标准”。

(图2)


除了政策上的疑问,她们具体的工作内容也让人心生疑虑。按理说,“定向生”是为了填补农村技术岗位的缺口,招人时多是农技类人才,毕竟乡村振兴也得靠技术支持才有保障。然而,这三位干部所在的“便民服务中心”并非传统农技岗位,她们的工作内容似乎与原先的定向生培养目标有些偏离。这让人纳闷,这几位干部是否严格按照定向协议工作,还是在政策上开了“绿灯”?服务中心的职能与农技专业技能要求不同,难免让人心里犯嘀咕。

再想想当下的年轻人,多少人拼尽全力、一路奋战考公务员,在基层一步步打拼,而这些干部却似乎凭着“通行证”走了条“捷径”。学历竞争白热化,普通群众为了升职加薪使尽浑身解数,但这几位年轻干部却似乎绕过了重重关卡,这种反差让人心生不平。有些基层公务员觉得,自己奋斗多年的公平晋升机制,忽然像是“被抽了个空”。

(图3)


更有些人提问,在这个信息透明、讲究机会公平的时代,“定向生”制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过去因为特定条件,这种制度帮助艰苦地区解决了人才问题。但如今人力资源市场相对充足,公务员体系也更加完善,是否真的还需要保留“定向生”这一特殊制度?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中专学历直接上岗要职似乎与社会的发展步调不太一致。大伙儿最担心的是,这样的政策是否会对基层治理能力产生影响,资源是否被不当分配?

这一事件既反映出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追求,也让大家更加关注政府的用人制度和选拔透明度。这一波舆论热度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社会大众对于机会均等的期待和对于用人公正的要求。


1、本站目前拥有近 1000+ 精品资源,免费查看。
2、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蓝山资讯网 » 是花钱买官,还是家族背后势力,都21世纪了还有“定向中专生”?

发表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