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银子,为什么现在却消失不见了?考古学家们给出了答案
古人云:“百年树人,千年树木,万年树山”。
历史就像滔滔江水,任何事物都难逃沧海桑田的宿命,就连白银这样重要的货币也是如此。
在古代,白银可是扮演关键角色的。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为何如今却看不见这些白银的身影了呢?
中国历史中的白银
白银,这种亮如明月的金属,与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
它曾经作为货币流通,也曾是皇家的宝物。
可以说,白银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它的身价也随时代而起伏。
在远古时期,白银给人们带来了神秘与新奇。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炼白银的技术。
当时的白银极为稀少,更是被视为贵重的金属,主要用于制作餐具、装饰品等,而非作为通用货币。
它那璀璨的光泽深深吸引着古人,让他们赋予白银以美好的寓意。
白银的光泽与纯净度有直接关系,冶炼技术的进步使得商周时期的白银质量日益精良,呈现出了如月光般皎洁的白色,这些白银制品成为当时贵族的身份象征,他们竞相收藏使用白银器皿,以示富贵。
在《诗经》中,“白银素锡”被写进诗句,可见白银的地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矿产开采技术的进步,白银的来源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数量有限,白银的地位并未因此改变,而是继续沿用于制作高档用品。
只不过当时的货币主要还是以海贝和铜铸的布币为主。
当时的白银贝币形状各异,有的仿效自然贝壳,有的则打造成布币或圆形方孔币的样式,这标志着白银正式担当起货币的职责。
但真正将白银当作主要货币使用,还是要到汉武帝的时候。
汉武帝试图发行添加了锡成分的白银货币,以丰富货币种类。
但是由于白银成色不均,计值不准,这种白银货币流通时间不长。
到了盛唐,白银的货币属性开始凸显,唐代出现了称为“铤”的白银锭,它已经具备了货币的功能,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开端。
五代十国时,白银进一步成为重要货币之一,与铜钱并存。
宋元时期,白银的经济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白银与黄金一起,被视为贵金属和价值储藏,大量白银从海外输入中国。
到了明清时期,白银才正式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这一时期大量白银从美洲流入中国,被大量铸造为银元,银元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一个以白银为基础的银本位货币体系在中国形成。
白银曾经一度代表着贵族与权势,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白银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深受贵族阶层的青睐。
然而,它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地位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在古代,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白银是稀有而昂贵的物品。
一两白银在宋朝时期可以兑换100文铜钱,在清朝时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约等于现在的400-500元人民币,如此昂贵的白银,普通百姓是舍不得随身携带的。
因此,普通百姓日常交易时更多使用铜钱。
根据考古发现,北宋时期一块“五十两银铤”就重达近2公斤,但是这主要流通于皇室与贵族阶层。
普通百姓即便拥有白银,也只会小心翼翼藏起来,而不会随身携带,比如埋在炉灶下等隐蔽处所,以备不时之需。
在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下,大量白银最终流入了皇室和贵族阶层手中。
到了明朝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白银纳入赋税,白银逐渐实现货币化,被称为“银两”,这一过程与当时大量白银从日本和美洲流入中国也有很大关系。
但是,白银的辉煌却未能持续下去。
随着近代新货币的出现,它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曾经能够买下万贯家产的白银,成为了不为人注意的黑色物件。
它的命运更是反映了中国从封建到近现代的变迁,不再代表财富,它的辉煌也成为了历史。
许多白银最终流落民间,成为许多普通百姓家中的传家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银逐渐从贵族专用货币变成了通用货币,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白银时代”。
白银见证了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也见证了各朝代的更迭变迁。
它因为特殊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白银的消失:一段隐蔽的历史
白银曾经作为中国主要的货币流通数百年,它的消失之谜一直令人好奇。
然而,白银的流失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白银主要用于贵族和官僚阶级。他们把白银当成财富的象征,死后大量白银会被作为陪葬品埋进坟墓。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慈禧太后,仅她一人的丧葬就花费了150万两白银,远远超过其他皇帝,在地下的这些白银或被盗掘,或随时间腐蚀。
而历史的动荡也让白银失踪。
张献忠的起义军在明末曾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他们在四川一处秘密埋藏了大批金银财宝。
这件事在后世引起了广泛的猜测和传说。
直到2016年,考古人员在四川泸州彭山县江口发掘出了大批明代白银,这证实了张献忠藏银的传说,也印证了明末战乱期间白银的流失情况。
这批白银出土的数量相当可观,其中就有300多枚五十两的明代官锭,以及大量碎银。
到了晚清,慈禧太后的奢靡达到了顶点,她不遗余力地挥霍白银来满足自己的享乐生活,丧葬费用就高达15万银子。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彻底变成了半殖民地社会。
在这个背景下,列强用武力手段强迫中国政府签署了大量不平等条约,仅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就高达9.82亿两白银,这更是成为了外国掠夺中国财富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系列条约使原本输入白银的中国变成了纯白银输出国,导致大量白银流入国外。
1949年后,新政府大规模收缴民间白银,用于国家建设。
一时间,白银在中国社会中的流通几乎消失。
其实白银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以其他方式继续为人们服务,比如电子产品中的导电银和医疗用的硝酸银等。
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流通的悠久历史,反映了它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白银货币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要知道,冶炼和开采技术的进步使得白银的产量大幅增加,白银从稀有金属变为普通商品,其货币属性逐步丧失。
白银消失的历史,是中国由封建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迁。
我们不应仅将白银的消失视为一段历史,而应思考其背后的经济变革与社会演变。
白银不再是货币,但它仍以另一种形态服务于社会,例如银矿开采促进了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形成,而且白银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技领域。
所以说,白银的消失是一段复杂的历史。
它反映了中国由盛入衰的过程,也因社会变迁而功能转移,这段隐蔽的历史值得人们继续探索和思考。
我们既要洞察历史变化的规律,也要把握白银在当代社会的新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对白银消失背后的历史意义有更全面的理解。
2、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蓝山资讯网 » 古代那么多银子,为什么现在却消失不见了?考古学家们给出了答案
发表评论